《獅子心》.jpg         

      「靈魂凌駕一切,時間往往存在我們裡面。

          生命是未來的果實,是駛回過去的一葉輕舟。[1]

        雖然有許多對於《獅子心》的意見是負面貶抑的,但是,我仍認為日本作家恩田陸的《獅子心》是令人激賞的愛情奇幻小品佳作。

        在這裡先離題一下,實在是因為在看了這本書後,發現書中的西洋藝術史和西洋歷史我都能掌握大半,內心忽然有了成就感:這幾年的努力好像沒白費哪!特別是看到其中一幅畫,讓我想起了去年的慘痛回憶,以及殘酷的頓悟,那個頓悟是,我對印象畫派的沒輒。

        去年的逃跑事件,一直到今年都還有人記得,以致於在今年的展覽中,我抱持著被留校察看的心態,戒慎恐懼的度過此次展覽。但是,我想我短暫期間還是不會去碰觸印象畫派了。但是巴比松時期的繪畫,我倒是真的喜歡,從盧梭、柯洛、到早期的米勒,那種如夢似幻的浪漫筆法,我往往沉醉在畫前數十分鐘而不膩。因此,所謂的深沉覺醒、現代科學、色彩學的進步之思想,都改變不了我的初衷。

        好,任性時間結束。開始來評論恩田陸的《獅子心》。

        這本書之所以讓我覺得它好的原因在於,作者行雲流水般華麗的手筆貫穿了五個短篇故事。藉由前世今生、時空交錯的愛情命題刻畫出每一個時代的絕艷面貌。

        永遠的男主角愛德華,以及永遠的女主角伊莉莎白在不同時空的相逢相遇,有時是愛德華先記起兩人相戀的一切,有時則是伊莉莎白心碎地呼喚著愛德華。時空從最早的1603年到1978年,二百年之間的悠遠時光,兩人最終能相守一起的也只有在〈記憶〉這一個篇章。但遺憾的是,這五個短篇中往往都是以即將逝去的生命喚起對方的回憶。

        望著天空的青年嘆了口氣。

        「是的,就是如此。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會是我們?的確,剛才見到你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再有同樣的喜悅。但是,接下來那一刻,我們又得面臨比以往更甚的別離之苦。我們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非得承受這些?[2]

        書中的兩人不是沒有懷疑過,他們不懂的是,既然上天給予他們的是如此特別形式的一段愛情,為什麼又硬生生將他們在擁有之初就徹底拆散毀滅?

        於是,相逢、分離、死亡、輪迴,這樣形式的一段感情他們卻仍舊彼此珍惜,因為在生命即將逝去的時刻,他們發現,之所以擁有這樣的愛情,是因為他們要永遠守護著對方,而不讓對方受到傷害。

        即使,受傷害的是自己。

        而我覺得恩田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她能把這種在言情小說中常會用到的題材寫得一點都不俗艷,反而突顯出其清新妍秀的氣質,而不落入俗套。這種手法並不是每一個作家都有辦法作到的,即使使用了恩田陸這種手法的人也不一定能寫出這樣的精采面貌。

        我真的只能用「驚艷」這兩個字來形容《獅子心》此書。

        而我覺得這之中最令人炫目耀眼的地方在於〈天球的和聲〉此篇章。這個篇章中的伊莉莎白是英國都鐸王朝的處女女王伊莉莎白。歷經了年幼的優渥生活、少女的慘酷爭奪、女人的堅毅不拔、和老年的孤獨挺傲,伊莉莎白在一處偏僻的宮廷花園中和穿越時空的愛德華相遇。愛德華依然不改其溫柔沉穩的姿態欲喚起她的回憶,但是他們每走一步、每旋一身,卻和女王的一生相處、生活、殺戮、血腥、苦痛種種的畫面和人物交錯,構成多重故事和聲音的風采。

        最後,伊莉莎白才知道,原來她和愛德華的分離錯過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相遇,為了那最初澄淨的純潔。

        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溫柔敦厚啊。

        而雖然這本書曾被友人批評篇幅太小、設定太廣,以致於每章都未能足以道盡其中故事,給人一種草草了事的感覺,更甚者有種不知今夕何夕、今地何地的恍惚感。

        但老實說,或許是因為最近的我重溫了較為複雜的英國史和法國繪畫史,因此這些篇章的歷史背景在閱讀時都不困難。至於設定太廣的這個問題,我倒覺得這是一體兩面,既是缺點,也是它的優點。也就是說,這本書的視野開闊,但卻不凌亂;素材廣泛,但卻不炫學。反而有種在窺看旁人的秘密愛情日記,帶著害羞和難為情,卻又心疼著。

        心疼著愛德華和伊莉莎白,也心疼著恩田陸,那種心疼是擔心啊,擔心要是以後看不到這麼好的作家和作品該怎麼辦呢?

        最後,是疑惑。我的愚蠢疑惑。

        那就是為什麼愛德華和伊莉莎白要一直說著「獅子心」這句話啊?雖然作者在〈後記〉的部份說明了該書之所以名為「獅子心」的原因,但是1932年的伊莉莎白為什麼會對愛德華說出「我的獅子心」這句話啊?在時代不符的情況下,我只能歸因於個人資質駑鈍,有待後續自我精進。

        「獅子心」,目前是這本美好書籍下的小小謎題啊。

 


[1] 恩田陸:《獅子心》(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7年),頁93。

[2] 同註1,頁1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ingfir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