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閱讀完這本書後,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海裡一直浮現著《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情節:撲克牌園丁拿著油漆桶漆著玫瑰花,要把白玫瑰漆成紅玫瑰。

        或許是因為《時間的女兒》這本小說的時代背景是建立在英國玫瑰戰爭的背景上。[1]由英國推理小說家約瑟芬‧鐵伊所作的歷史翻案小說,其寫作手法流暢敏捷、對白巧趣逗人、隱喻深沉嚴肅,使即使在今日受到《達文西密碼》影響以來,相關歷史推理偵探小說多如牛毛的今日,仍顯得獨樹一幟、別具風格。

        《時間的女兒》的骨架並不複雜,故事是由一位受傷住院的警察葛蘭特,在觀看友人送給他的歷史人物像時,開始注意起十五世紀的約克王朝理查公爵。警察從畫像中直覺認為這位後人評價為殺侄奪權的冷血君王並非如史實撰寫般的醜陋不堪,故著手調查起該歷史。礙於缺乏歷史專業的警察身分,葛蘭特透過友人找到一名在大英博物館從事研究的年輕學者布蘭特‧卡拉定,以警察辦案的邏輯推理加上學者研讀的豐厚知識,對這一個早成定論的歷史進行絕對的翻案和反駁。

        對於警察葛蘭特由人物畫像來審視開啟該書,我不但敬佩起作家的創意手法,我更崇拜葛蘭特的睿智眸光。因為,我看不出來!

        這本書的封面將葛蘭特所看到的那張人物肖像印刷於其上,書中護士、醫生對這張畫像的感想非常有趣,有認為是肝有問題、認為患脊髓灰白質炎、有認為內心承載許多苦痛的人。但是,以上的想法都不是我的想法,我看到的畫像是一個蒼白帶著可怕、憂鬱又深沉的人。由於這是個人主觀問題,所以不加評論、也一笑置之。

        再度回到《時間的女兒》上,作者在書卷首便引用了古諺「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一話,表示這本書所要探討的是大家忽略、遺忘的可貴事物──「真相」。約瑟芬‧鐵伊特別提出了一種觀點,他認為人往往都相信自己所想要相信的事實和過去,而當有人反駁辯證你、告訴你實情並非如此時,人往往會憤怒生氣、會去拒絕相信。因此,作者透過葛蘭特的表妹蘿拉寫給葛蘭特的信件中提到:

        「奇怪的是當你告訴某人一個故事真相時,他們都會生你的氣而不是生故事者的氣。他們不想違背原先的想法。這會讓他們心中有一種隱約的不舒服,我想,而他們很不喜歡。所以他們排斥而且拒絕去想。如果他們只是漠不關心那倒很自然而且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感覺卻非常強烈且明顯。他們是深惡痛覺。

        很奇怪,是不是?[2]

        我覺得這可以分二個層面來談談,談所謂的真相、以及心理。

        現在的真相,特別是文史科系上其實常常會陷入一種被巨大的資料所包圍的困境。過去曾經有位畫評家,其鑑定文物、評斷書畫的言談及論文常常被學界攻擊、批評,該學者認為這些批評其實只是因為學界不肯接受他所提出的「真相」。而學界之所以要攻擊這位學者並不是武斷專橫的驕傲,而是因為他們認為所謂的真相、所謂的事實並非一個人說了算,學界上有許多東西也並非絕對的「非A即B」論,但是該學者卻太過肯定於自己所提出的事實,所以他們不同意這位學者的說法,因此發出了批評。

        嗯,該學者以及該學界請允許我隱匿不說,因為這並不是重點。

        我覺得文史科系受到西方科學論文寫作手法的影響,在研究或撰寫論文上其實一直處在敘述、引證、旁證、反論辯證裡。這樣的方法是為了要使論文結構堅固、內容紮實、立場堅定,但是其實每一個人都深受其苦啊。這種痛苦透過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弗蘭茨搖頭苦嘆中,更顯得無奈:

        「既然論文能寫天下萬物,論文題目便是無限。那些寫滿字的稿紙車載斗量,堆在比墓地更可悲的檔案庫裏。......。文化正在死去,死於過剩的生產中,文字的浩瀚堆積中,數量的瘋狂增長中。[3]

        這樣的言論或許有些偏激,但其實已經透露出現代學者在進行研究、在找出所謂的真相時,是多麼的艱辛。即使認為真相已經被自己找到了,但是卻要從諸多浩瀚的紙本資料、地下資料去做佐證,更甚者有未能找到相關資料證明自己,而徒然一場啊。

        因此,對待「真相」是要抱持著尊重和感恩的心態,感謝上蒼賜與一顆「真相」的寶石到人間。而對於真相是否為真相,以及真相和鄉野奇談的相處就更簡單了。幾乎所有的真相都是由對眾人口說的質疑所開始的,因此啊,請不要輕視鄉野奇談的價值性,因為它是懷疑之源、挖掘之跡。但反過來說,當我們歷經千辛萬苦,到最後幾乎、或已經找出了真相,親愛的人兒啊,請你好好愛惜它,因為它是由血淚和歷史所換來的。

        也就是說,請愛惜真相,也請珍惜不屬於真相的那一區塊,當然更請堅持並守護辯證思考的這個過程。

        至於蘿拉所提出的質疑,我並不覺得奇怪。她很疑惑為什麼當有人被告知真相時會顯得強烈的不舒服。但我對這種不舒服以及其緣由感到很了解,因為那是一種被否定的不悅感,而這種被否定的事物可能包含信仰、堅持、以及愛。因此,不舒服的原因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也可以視為一種有趣的現象,和警惕自我的深沉告誡。

        約瑟芬‧鐵伊用了史官著書觀點取決於自身身處的時代,去表現出這本書的犀利見識,提點出後人觀看史實的草率忽略,應該算是這本書最為人肯定的地方。

 


[1] 約瑟芬‧鐵伊:《時間的女兒》(台北: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2] 同註1,頁185。

[3]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頁1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ingfir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