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道門》.jpg        

      尼爾‧蓋曼的《第十四道門》其實篇幅不長[1],不到二百頁的內容卻引爆出驚悚的張力。如果真像尼爾‧蓋曼所說的,這本書真讓他寫成給女兒的一本童書,那我想這本童書也並非如一般幼童書籍的結局: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先前一直受到許多人的推薦,認為沒讀過這位英國奇幻大師的書籍是人間最可惜的事情之一。面對這種感慨萬千的苦心諫言,我乖巧地去找來《第十四道門》來閱讀。閱讀的時間不長,但卻讓我害怕了一晚,直到隔天早上日光燦爛、陽氣鼎盛時才敢再拿起翻看第二次。但,到底在害怕什麼呢?我卻又說不太上來。

      簡單而言,那就是我沒有書中女主角寇洛琳的勇敢吧。

      小寇洛琳在《第十四道門》裡說了一句很可愛卻又很堅強的一句話:「如果心裡害怕,卻還是不顧一切,努力去做,那就是真的勇敢。[2]

      所以她很勇敢地再度透過家中起居室角落的那道門,穿過黑暗的甬道,在明知另外一個房間裡,所謂的自稱是他另一個的爸爸媽媽,但實則根本就是會傷害她的某種陌生事物,她還是堅定的踏上這條路,因為她要救回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的勇敢她不但發揮在跟實際上是怪物的媽媽打賭約定上,更在她把爸媽成功救回、回到原先世界後,她仍然機智冷靜地去剷除消滅尾隨跟蹤她而來的那隻斷掉的怪物的手。

      奇幻故事裡的主角常常都是以孩童為主,不管是消滅惡物、或完成使命,這些孩童雖在一剛開始會有迷惘怯懦,但到最後往往能奇蹟似的、超越成人對他們的理解去達成任務。為此,我總是特別「入戲」地去看這些主角在思考轉折、反應應變的過程。因為,我總覺得這是我不一定做得到,也是他們偉大的地方。

      我說了,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很「入戲」,因為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做到、會不會做的比他們好,所以自己反而對這本書感到很害怕。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欣賞此書,相反的,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這本書在描述另一個世界時,形容那是一個「畫出來」的世界,是只有複製的、頂多將原先世界的事物加以變形、扭曲、改變的世界。在這個以眼睛乍看起來是一樣,但實則卻灰暗不已的空間,配上一隻可以穿梭二個世界、睿智聰明非常的貓咪,帶領寇洛琳和讀者們一起去經歷這個驚悚寒慄的遭遇。

      另一個世界固然恐怖、以紐釦鑲嵌的眼睛的爸爸媽媽、和構成一人身體的老鼠群、以及蒼白惡臭的怪物們,這些都讓人望而生怯,感到驚訝和不解。但《第十四道門》裡讓我最不知所措的片段其實是得以穿梭二個世界的黑暗長廊。

      這個長廊,可以擴大放置到許多故事的代表,它可能是甬道、是隧道、是山洞,也可能是一個衣櫃。你永遠都不知道通過這個過渡空間後,在它背後會有什麼事物在等待著你。而當你通過這個過渡空間到另一個世界後,想再度回到原先世界的代價又會是什麼,你也永遠預料不到。所以每當我在閱讀有這方面相關素材的小說或電影時,其實我都非常專心地看著這一段「穿越」。

      因為,那是讓人最最害怕驚悚、卻也是最最刺激懸疑的一段。特別是在《第十四道門》時,那個長廊是濕軟、振動的,帶著陌生的生命。彷彿是腳步若緩慢片刻,就會被吞噬其中,變成長廊的一部份,連帶著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啊,一回頭就重墜冥界了。

      神話故事裡的沉痛,我在閱讀時雖能了解卻未能感受,總覺得那是自作自受,未能遵守「不能回頭」的約定。但是在看了《第十四道門》之後,我才開始感同身受地同情起Orpheus。那當下的回頭舉動真不是他所願的,實在是因為他太害怕了。害怕這個陌生的黑暗過渡空間、害怕自己沒有能力重新帶回新婚妻子、更害怕這一切到底是不是一場夢。

      所以我說奇幻故事的孩童主角們真的很偉大!他們偉大的地方在於對自己的相信、對過程的肯定、以及否認一切的懷疑。這些東西在年紀漸大,是會在成長的道路上一件件遺失的,像個懶散迷糊的孩子一般,什麼時候掉了都不知道啊。

      《第十四道門》和尼爾‧蓋曼真的是人間一個美好的事物,因為它讓我們去想起約定和勇敢的重要性及可貴性。

 


[1] 尼爾‧蓋曼:《第十四道門》(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

[2] 同註1,頁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ingfir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